闽菜馆
方似乎没有特别好的闽菜馆。过去天津鞍山道上有一家苏闽菜馆,但并不以闽菜见长。五十年前,北京王府井南口也有一家闽粤餐厅,生意大约一直不好,服务员都无精打采。去过几次,只是对其中红糟肉的特殊味道有印象。这也难怪,闽菜若排除了江海的鲜物,就难以窥见其底蕴。而那时运输艰难,闽地的鱼虾运到北京,即便不腐也谈不上新鲜了。至于客家菜,虽然也可归入闽菜,但它一直自成体系,与以福州为代表的闽菜大相径庭。如今天津的客家公馆能做地道的客家菜,只是价格稍昂。台湾的桃源一带客家人居多,那里的客家菜也很正宗。
说起闽菜,“佛跳墙”俨然是个招牌,实则到底什么是佛跳墙,并无一定之规。只要是好东西:鱼翅、鱼唇、鱼肚、鲍鱼、海参、裙边、江珧、蹄筋、竹荪、鸽卵都可以放。据说这道菜源于光绪二十五年(1899年),福州官钱局一官员宴请福建布政使周莲,他为巴结周莲,令内眷亲自主厨,用绍兴酒坛装鸡、鸭、羊肉、猪肚、鸽蛋及海产品等十多种原、辅料,煨制而成,取名福寿全。周莲尝后,赞不绝口。后来,衙厨郑春发加以改进,开设“聚春园”菜馆,即以此菜轰动榕城。有一次,一批文人墨客来尝此菜,当福寿全上席启坛时,荤香四溢,其中一秀才心醉神迷,触发诗兴,当即曼声吟道:“坛启荤香飘四邻,佛闻弃禅跳墙来。”从此即改名为佛跳墙。然则,这道菜的历史也才刚过百年,而且各地的做法原料不同,烹制各异,口味不一,如果一定要立个规格,我以为不妨以国宴为准。查“百度”,“国宴佛跳墙”条文字说明如下:此菜精选鲍鱼、鱼翅、辽参、鱼肚、干贝、鲍菇、鸽蛋、裙边等八种顶级原料,配以国宴顶级浓汤制作而成,浓汤制作时间长达三天三夜,开坛飘香,味道鲜醇,营养丰富,养生保健,是各国领导人都喜爱的一道国宴菜。准此,则福州的佛跳墙反觉得有股腥味,倒是天津河北区海河边上的首府大酒楼(据说是袁世凯故居)的佛跳墙味道醇厚,值得一尝。
闽菜的鱼圆颇有特色,一只汤碗,汤色极清,里面四只雪白的麻团大小的丸子静静地卧在碗底。外皮是鱼肉剁碎加淀粉凝合而成,里面装肉馅,口感爽滑,鲜香四溢。食之兼有鱼肉之鲜与畜肉之香。
闽菜的汤亦不同于别处。一席之中,汤凡三道。一清汤,往往以青蛤竹荪之类煲成,味恬淡;一甜汤,用糯米、桂圆、莲子、银耳;一羹,或荤或素,皆适口。
编者:陶慕宁